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新一轮教改思路: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放思路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新一轮教改思路 2010-08-17 09:44:12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明确6项改革任务。

  ■ 新闻链接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明确6项改革任务。

  这6项改革任务是: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据新华社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关键词 —— 聚焦教育规划纲要

  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凸显出当前教育改革的亮点与难点。

  亮点,是对民众迫切反映的教育问题的积极回应;难点,亦是对民众依然质疑的教育问题的坦诚面对。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吸纳民意形成的《教育规划纲要》为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开放思路。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多一种标准就多一批人才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无疑是一大亮点。

  “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针对我国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说,我国在人才培养体制方面的优点和弱点并存。一方面我国比较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疏忽了对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

  在谈松华看来,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设计,今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的培养,达到成才的目标;二是让那些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创新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有专家认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表述无疑是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发争议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在北京大学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遭遇“尴尬”的情况下,《教育规划纲要》对升学以及评价制度的表述也释放出支持类似改革的积极信号。如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个微观问题,含有很多学术因素,而评价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规划纲要》敢于去碰这种硬问题,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教育规划纲要》从观念更新、培养模式创新以及评价制度改革等各个层面,构成了整个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完整框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多一种标准就多一批优秀人才。”谢维和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这一点,非常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指出,培养人才不仅仅需要改革方向和模式,更需要改革体制。首先要贯通各级各类教育,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要素在《教育规划纲要》中都有涉及和体现。

  办学体制改革:校长要给教授打工

  “高校去行政化”一直是高等教育界呼声很高的改革热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趋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孙霄兵认为,如果把一个学校当作一个行政机关,甚至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来强调他的行政权力,就会造成学校内部活力不足,扭曲学校的组织价值标准。从长期来看,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但要和社会其他方面配套协调,逐步进行。

  《教育规划纲要》中,“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的说法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孙霄兵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后要建立新的制度,包括确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学校章程、建立校长选拔制度等。对于一校之长,要有相应的选拔办法确定他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在一个制度的基础上成为教育家。

  目前,我国已有地方开始对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开展改革探索。如南方科技大学就利用猎头公司来选拔校长。对此,孙霄兵表示,在我国推行校长选拔制度仍有阻力,需要人事制度、组织制度、教育制度、工资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行系统改革。

  “大学校长不好当,大学校长也不易当。”谢维和对此深有体会:“我在大学里当校长就是给教授打工的,当校长要遵循非常严格的民主程序,要接受教师的投票评价。”

  谢维和指出,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和整个学校制度结合在一起,校长行使职权也要受群众监督。不能孤立看待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还要注重对校长的考核、对其决策的制约和相关民主程序。

  民办教育改革:探索“中国式”创新之路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说,民办教育需要的不是一般的、笼统的支持,而是要有一个比较合适于中国实际的民办教育制度。

  孙霄兵指出,民办学校目前主要存在三种问题:一是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优惠政策落实有问题;二是民办学校自身管理存在问题;三是民办学校的制度设计需要创新。

  从国家扶持政策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有专家提出,今后的教育改革还要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一系列权利;完善民办学校的董事会、理事会甚至建立监事制度,健全民办学校的会计制度乃至各项管理制度等。

  在制度创新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使民办教育分类更加清晰,政策更加有针对性。

  谈松华认为,民办学校一般来讲比公办学校更具有自主性和活力,它的活动空间和发展余地很大,可以突破旧有的体制性障碍,因此,民办教育理应在中国教育改革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 延伸阅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8月3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就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择校问题?吴德刚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将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吴德刚说:“缓解学生的压力,缓解择校的压力,缓解学生竞争的压力,需要各方面共同想办法、做努力。”

  《纲要》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出发,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责任。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改革考试考核办法、科学设计课程和教材难度、建立监测公告制度、规范各种社会补习和教辅市场等措施;学校要做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等工作;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

  他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是一个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纲要》提出了远近结合的解决思路。远期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近期主要采取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

   (新华社记者 吴晶 赵超 郭丽琨 刘奕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