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吐心声 上职校一样有前途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 2010-08-10 10:36:43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学生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要通过大赛,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

  科技日报记者 赵凤华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胡怀瑾 茆琛

 

■关键词 —— 关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

  宋亚涛:只要认准目标奋斗,职校生一样可以成功

  宋亚涛,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07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他获得了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项目一等奖。

  他生性开朗活泼,聪明好学。他说:“三年的中专生活带给我很多,在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下,我从一个无知和迷茫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年。”

  而在初中时,对语数外基础文化课宋亚涛没有学习兴趣,成绩不好,也失去了自信。中考失利的一段时间,他“对自己的未来一度产生迷茫和困惑”。

  来到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开学典礼上校领导的话至今留在他脑海里:“人要敢于面对困难,中考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目标和志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说,“这一席话对我心灵有很大触动,一直激励着我不懈努力、奋发自强。”

  在一商校,宋亚涛感受与上初中时大不一样。他说,“学校具有很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有一批技术能力强,敬业爱生的老师。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我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程中融入大量制作项目,启发我们动脑筋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如何灵活运用。通过计算机媒体类课程,让我们大量的动手实践,我喜欢上了应用技术,从中找到了自信,增强了兴趣,也同时得到了老师对我的肯定。学习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掌握了新的技术我会觉得很充实,很有满足感。”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在学校三年里,宋亚涛获得了很多比赛的奖项,包括校级的文字录入、投影片制作、动画片制作一等奖;市级的动画制作交流赛二等奖,2009年和2010年均获得天津市技能竞赛动画片制作项目一等奖;国家级的“爱丁杯”录入大赛二等奖,全国文明风采flash动画制作二等奖,直至2010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项目一等奖。

  经过历次竞赛,在专业技术上宋亚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说到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他的语气很认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也在为了这个梦想努力着,通过市里培训和层层选拔,我终于成为了天津代表队的参赛选手,这段经历是我终身难忘的。在集训中,我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了解到行业高端的应用软件,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了能够更快的提高自己,我每天从早到晚奋战的电脑前,看教程,做实例,仿作品,训练的日子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艰辛在于每天长达10小时以上的训练,并且肩负着为市里争得荣誉的压力,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是对我的考验,而快乐的是我收获着知识,享受获取新技术提高能力的乐趣。成绩的取得除了我自身的努力以外,更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指导,指导教师每天安排训练任务,把握训练方向,收集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还要时刻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来辅导我们,与我们吃住学在一起,训练的同时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我们不但是师生,更是很好的朋友。还要感谢市领导、领队以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训练环境和精神支持。”

  通过三年的中专学习和生活,使宋亚涛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中职学校学习的技术正是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人的动手能力。“我们所学的更加贴近实际生产的需要,而企业更需要一线的生产力,考大学并不是人生发展的唯一途径,只要认准目标和方向努力奋斗,职校生一样可以成功。”

  如今宋亚涛即将免试到高职院校学习,圆了他上大学的梦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表示,“将来我要在高职学院继续努力钻研知识技术,继续参加各类比赛,从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动画大师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相信我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充实、不懈努力!感谢职业教育给予我新的人生方向!”

  同时,宋亚涛希望那些失去学习自信和失去理想的同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我们职校生并不比别人差,正所谓“天道酬勤”,他人眼中的好运总是离不开幕后的付出。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给自己的花样年华留下一丝遗憾。

  吴丞丰:读职校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中考成绩只够上职校,不意味着吴丞丰成不了“人才”——2010年夏天,这个19岁的宁波小伙子捧回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类的桂冠,并被保送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吴丞丰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农村家庭。作为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期望是“上大学”。不过和不少男生一样,他初中时出现了“偏科”——数学不错,但“头疼”语文和英语。中考成绩没上普通高中分数线,带着父亲“学一门手艺活”的嘱托,吴丞丰选择了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中职学校的氛围相对宽松,不过吴丞丰在“机械制图”等课程中的快速反应,让他很快忙了起来——老师觉得他有天赋,把他招入“竞赛队”培养,他也觉得这些课程有趣,事事用心。即使是设计一盏小节能灯,他也会先做半个月的市场调研,以保证自己设计的“独家”。对最后的成品,他还是觉得不够满意——“我的理想是,一个设计得好的产品,是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

  在中职的3年中,吴丞丰代表学校,先后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目前最高的荣誉是2010年6月27日全国计算机应用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项目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也破格免试录取他入学。

  在吴丞丰看来,工业产品设计是颇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职业方向。设计者要画得出内部构造图,要懂“包装”博消费者“眼缘”,还得会用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呈现产品效果。对照自己,吴丞丰说:“我在计算机设计方面有些优势,不过软件掌握得还不够多,艺术修养也不足,老师就提醒过我‘设计外观不能大红大绿’,这些我会到大学里去好好补课的。”

  说起3年前“读职校”的决定,吴丞丰觉得很正确,他说:“即使我读了高中,也就一直落在后面,可能连大专都考不上。不像现在,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习,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喜欢了就会去研究。”

  黄冬凤:苦练技能,为农民把好“种子关”

  用两把直尺,在一张A5打印纸上,用四分法完成一斤种子的取样;在7、8分钟内,数出一千粒种子称重,误差不会超过千分之一……这些需要静心苦练的技能,被18岁的黄冬凤熟练掌握。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黄冬凤脱颖而出,获得种子质量检测比赛第一名。出身农家的黄冬凤深知种子对农民的重要,她说,苦练技能,就是想为像父母那样辛勤耕作的农民把好“种子关”。

  黄冬凤来自重庆綦江县打通镇,父母都是当地农民。初中毕业后,姐姐根据自己大学求职的经历,建议她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一门容易的技能。服装设计、酒店管理、旅游服务……黄冬凤没有选择这些适合女孩、毕业后更有机会在城市就职的专业。这个身高不到1.6米,身材瘦削的女孩,报读了重庆农业学校的农学专业。“初中同学有的报读动物医学专业,有的报读了财会专业,还有的读了数控专业。”黄冬凤笑着说,“他们问我,学这个专业是不是要回去给农民拔草?”

  “我认为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基础开始,只要努力、有上进心,给农民拔草也是有前途的工作。”黄冬凤的回答,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入学一年多时,黄冬凤还没有意识到所学专业的责任感。她一门心思凭好成绩争取学校最高奖学金,为父母减轻负担。在进行种子质量检测实验时,黄冬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认真,父母最怕买到掺假、质劣的种子,检测种子,是保护父母、保护农民的一种方法。此后,黄冬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种子检测理论知识,反复练习种子生活力、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等实验环节。

  “枯燥。”黄冬凤告诉记者,同学们下课后上网、逛街,她留在植物品质检测室反复做实验。

  “这是基础,必须要练。”黄冬凤继续说。她练习的内容包括用食指长的镊子反复数种子;将种子中的杂质和不饱满的颗粒分别剔除;对种子进行浸泡、切分和染色等。正因为对种子的意义有着更深的认识,黄冬凤沉下心,克服实验练习中的枯燥乏味,熟练掌握了老师教授的种子检测各个环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活动中,黄冬凤毛遂自荐,她自信地告诉老师:“我要去拿第一!”

  “黄冬凤就像冬天的凤凰,飞起来了!”重庆农业学校校长助理屠祖霞介绍,赛场上,黄冬凤的手一抚过种子,就有了熟悉的感觉,她像平时在实验室那样沉着、轻松地完成各个环节夺得第一。屠祖霞说:“十多岁的年轻人愿意学农学专业的很少了,黄冬凤获奖,不仅是一种荣誉,也使农学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 新闻链接

  经过3天技能比试,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月27日在津落幕。

  每年一次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大检阅。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闭幕致辞中说,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学生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要通过大赛,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社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

  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4000余名学生参赛。其中,高职组设立7个专业类别11个比赛项目,中职组设立10个专业类别35个比赛项目。据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已连续举办3届,本届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活动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届。

  据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大赛体现了德技并重、校企结合和中外交流等特色,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了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大赛最后决出一等奖436名,二等奖883名,三等奖1280名,优秀奖1268名。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378个、中职组团体奖9个、企业突出贡献奖14个。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