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红外鱼眼”仿生技术:昼夜监测无盲区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红外 2010-08-04 17:11:47
人类活动所需信息的90%来自视觉,但其凝视视场角仅为前向46°,占全角空域的4%,盲区占96%。而近水面鱼类视场角可达180°,眼球不必转动,更无须摆头或转体,就能“全向感知”一定距离内的场景信息,有效应对来自水面之上任意方向的威胁。

    由于可以实现时日(昼夜)、全方位(无盲区)的实时态势感知和全信息获取,这一技术在天文气象、环境监测、公安边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可以一展身手。

    人类活动所需信息的90%来自视觉,但其凝视视场角仅为前向46°,占全角空域的4%,盲区占96%。而近水面鱼类视场角可达180°,眼球不必转动,更无须摆头或转体,就能“全向感知”一定距离内的场景信息,有效应对来自水面之上任意方向的威胁。

    近20年来,作为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鱼眼光学”研究在国际上悄然兴起,国内此项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国军械工程学院王永仲教授和他的团队研制的“仿生微小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BMIRIDS”从1998年开始试用,2003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比美国和欧洲的研究提前了2年。

    近水面鱼类在仰视天空时,能感知水面之上半球空域的威胁,这首先得益于其晶状体眼球与所处水环境的组合。从光学结构而言,鱼眼外凸的前表面与周围的水组成了一个以水为介质层的“水透镜”,相对于水平面(曲率为0)而言,鱼眼前表面曲率很大,故“水透镜”是一个负光焦度(绝对值)很大的平凹透镜。

    由于可以实现时日(昼夜)、全方位(无盲区)的实时态势感知和全信息获取,这一技术在天文气象、环境监测、公安边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可以一展身手。王永仲教授说,“红外鱼眼”的监测没有死角,甚至可以监测到贴墙行动的“蜘蛛人”,可成为银行和小区安保工作的好帮手。(王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