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我国老龄化提速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迫在眉睫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衡型社 2010-07-15 11:30:00
在“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还应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科技日报记者 李颖

  在本月10日召开的“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还应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人口均衡”理论

  涉及两个层面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0)”上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资源节约靠人,环境友好在人,人口及其经济社会活动的协调是资源环境协调的基础。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因此,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人口均衡”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口作为整体,应该与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力量相平衡,人口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发展,也不能超出这些因素所能承受的范围。二是在人口内部、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力量作用要平衡,人口内部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各要素都有自身的理想状态。如人口规模的理想状态是适度,人口素质的理想状态是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理想状态是各部分比例恰当,等等。

  翟振武指出,综合起来,人口均衡就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城镇人口激增

  环境承载力下降

  从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上传来的消息称,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根据北京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55万,已提前10年“完成”了2004年—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800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目标,其中,外来人口50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29%。

  “庞大的常住流动人口群体,既为北京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也使首都的城市承载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研究员侯亚非指出,北京是资源输入型的特大城市,资源匮乏,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被称为木桶效应的短边水资源,随着人口的膨胀更是每况愈下。

  因此,侯亚非认为,应转变人口发展理念,当前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大人口观出发,重新审视人口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性别比悬殊

  老龄化提速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比上一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尽管这是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首次出现下滑,但我国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情势依然严峻,不可放松警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错位婚姻现象将凸显。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当前中国人口结构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进入2000年后,我国人口又开始出现年龄结构失衡的状况。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内地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出现首次增长高峰,60岁以上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8%;到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养老需求与养老供给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营指出,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致力于建立将养老保障纳入框架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但从整体上看养老保障仍处于较低水平,覆盖率仍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

  人口抚养比将现“拐点”

  仍有25年“人口红利”

  国务院参事马力指出,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出现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老年人和儿童,这一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人口抚养负担较轻的时期通常称为“人口红利”期。而人口抚养比则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位。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达最低值38.3%,‘十二五’处于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马力说,2013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年至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这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马力建议,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完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扶助失业等系列相关政策等充分发挥潜在的“人口红利”。

  贯彻四项措施

  打造系统工程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张维庆强调,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现在的人口决策影响未来的人口变动,未来的人口变动也影响现在的人口决策。”张维庆指出,应针对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价值取向,制定不同的人口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及与之相对应的生育、人力资源开发、人口迁移流动、社会性别平等、人口老龄化等政策体系,防止出现人口的大起大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使人口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张维庆指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构架,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二要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逐步实现由“廉价劳动力”向“技能劳动力”再向“知识劳动力”转变;三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四要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