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一位东北才女眼中的崔林涛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崔林涛才女 2010-06-18 09:39:34
他生在千阳,浓密而不拘的头发背梳向后,偶尔能看见发根的花白状。深邃而和蔼的眸子,总是伴着一种忧郁。紧锁的眉宇拥挤着额头上道道岁月的痕迹。青年的照片和现今相比较,他一身的铁骨钢魂,为民做主,以民族为念的豪气却从未改变过

    编者按:
    2010年三月三十日下午三点钟,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采写编辑闫莉莉,有幸拜会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代理主任崔林涛先生,结合此前一些媒体关于这位省级老领导的公开报道和这次近距离与这位省级老领导的聊天,闫莉莉深情的写下了她对崔林涛先生的印象。

    闫莉莉,1987年阴历9月14日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李油坊村一个农民家庭。16岁孤身一人由东北老家乘火车来到古城西安闯荡世界。这位只有初中文凭的女孩,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次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个人首部著作《星雨年华》。三年后,由香港文化出版社推出其个人第二部力作《傻妞疯语》,去年底又由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其最新专著《影醉墨兰》。

    相片印象

    我从网上找到了崔林涛数十张照相。看他的模样,总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他生在千阳,浓密而不拘的头发背梳向后,偶尔能看见发根的花白状。深邃而和蔼的眸子,总是伴着一种忧郁。紧锁的眉宇拥挤着额头上道道岁月的痕迹。青年的照片和现今相比较,他一身的铁骨钢魂,为民做主,以民族为念的豪气却从未改变过。鲁迅曾论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04年09月15日三秦都市报报道《崔林涛:为人民负责 维护群众利益》中记录这样一段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来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监督‘一府两院’是人大的职权,但是又由谁来监督人大呢?当然是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人大为人大代表负责,为人民群众负责。”

    他在这次谈话中没有为自己争辩什么!谁来监督人大,谁就监督着自己。崔主任知道,自己是人大代表,更是人民的代表。

    再看他高高的个子,坚挺着立功立德的人生。工作的那副眼镜也跟着岁月陪伴他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在媒体上的照片也只见他那几身朴素而简单的衣服。除了一套半休闲式的黑外套和那条跟着他经常见大场面的方卡子腰带,再就是开会时的那几套西服了。

    崔主任还是保持着五十年代老革命干部的风范。看来简朴也是他老人家的人生大菜啊!

    我不知崔林涛主任的衣服是否穿了很久,又是否修补过。但我在相片看到的始终是那几件衣服。六十有八的高龄却依旧是位勇敢的斗士——为人民的幸福,依旧服务着。他现在还担任着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真是:独行俭朴一生质,自信一生敢对天。

    媒体印象

    崔林涛,16岁参加工作,24岁那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党校中青班毕业,省委党校大专学历。

    1958年11月-1963年5月国营五厂工人;

    1963年5月-1966年1月国营五厂成件科计划员、计划室主任;

    1966年1月-1973年1月国营秦岭公司器材处综合计划室主任、器材供应大队副政治委员、器材供应处副处长;

    1973年1月-1977年12月三机部秦岭公司确山干校政治处主任,三机部秦岭公司党委常委、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1977年12月-1983年2月国营一一五厂党委副书记、书记;

    1983年2月-1985年2月陕西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1985年2月-1988年8月国营一一五厂(航空部秦岭公司)党委书记、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党委副书记;

    1988年8月-1990年8月陕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书记;

    1990年8月-1991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1年4月-1995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5年1月-1995年3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1995年3月-2002年1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2年1月-2002年2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2年2月-2002年4月陕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2年4月-2002年5月陕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2年5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7年7月28日-2008年1月任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理主任。

    这是来自2008年1月人民网的信息。从这些信息足可以看出崔林涛主任的一生从工人到西安市市长,又到省人大的工作历程。五十年的光景,他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陕西这片黄土地!真是:质若松柏魂不变,一身寒气留庭前啊!

    古语曰:“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崔主任坚信这个理儿,在德业和功业上尽了全力。德虽不能若水而尚善,但至少无愧。功中不敢标青史,但愿常在百姓心中留。

    2004年09月14日华商报《专访崔林涛:人大代表要有联系群众的网络》一文中崔林涛表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集中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的。请公民旁听有助于老百姓了解人大是如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的。但现在由于受到常委会会议厅地方太小的限制,常委会不能邀请更多的公民进行旁听。等条件成熟,我们将增加旁听公民的人数,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省人大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全过程。”

    看一朵桃花开,心中便有万亩桃园。看一个人的一点,便能知晓他的全面。可谓见一斑而窥全豹。崔主任对民众的爱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言谈、举止、做事、做人、做官。真可谓是:手持一片黄叶,尽看天下金秋。

    他是1958年参加工作的。是时代造就出来的干部。他具有时代老传统的特征。

    时代老传统的特征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毛泽东主席一条毛巾的故事。

    毛泽东主席的节俭,往往出乎人们的想象,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主席只用一条毛巾。早上洗脸,晚上擦脚。说是毛巾,其实早就没毛了。像块麻布片。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领条新毛巾吧!这条毛巾实在太旧了,以后就用它擦脚下吧!再说擦脚与擦脸应该分开嘛!”毛泽东主席最终还是拒绝了。

    崔主任就是这样的时代造就出来的干部。时代的不富裕,也让他们在骨子学会了与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真可谓是德如皓月,质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君子也。他的文化虽不高,但为劳苦大众,为国家,为民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到荣誉、名利、金钱就后退,见到困难就上。艰苦朴素,身心奉献,坚守着墨子的知行合一。

 

    文化印象

    崔姓可是一大姓家族。据《百家姓考略》等记载,齐国齐丁公之子季子以崔地为领地,其后人遂以崔为姓。

    林涛指风吹过森林时发出的类似波涛的声音。林涛的声音犹似众水的声音,却又与水声有本质上的不同。真是:林涛萧萧鸣神韵,万众一心傲雄姿。

    单从崔林涛主任的名字来看就有百川归海,万民归一的气势了。我不知“林涛”一名真正的内涵。当我问及崔主任上几代的家族史时。他简单而从容地告诉我说:“没有什么家族史,祖辈农民。”

    一方的领袖,关中之君子,黄土文化这首,就是这样的朴实,永远不忘自己本身的那股“土腥味儿”。

    崔主任去年还有回过老家千阳。虽然老家没有什么人了,但千阳还是生命里很重要的地方。

    千阳,县名。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部,渭河流域千河流域,邻接甘肃省。汉置隃麋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高梁、玉米。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汧阳,以在汧山之阳为名。”汧阳后改为千阳。真是:山水本是圣洁地,诗文更有境中人。

    千阳的环境很美,但千阳的文化氛围也是少为人知的。千阳东有一隃麋泽,隃麋县就因此而得名。东汉曾为侯国,晋入汧县。此地又以产墨而著名,后世因以为墨的代称。明朝于慎行《程君房寄墨道中为税使所榷志感》诗:“隃麋原不化黄金。”附近宜种粳稻。现今已经湮废。

    此类灵地多隐者,多豪杰,多英雄。有山有水有农家的地方,又以产墨而著名。出来的人才:文者豪气,墨斓天下;武者豪气,可铸肝胆。

    我在西安认识的崔主任就是这样一个豪气之人。

    从姓氏到名字,再到老家,处处都彰显着一种文化氛围,这就是崔林涛主任给我的文化印象吧!

    不品苦辣酸,怎知人生味!崔主任的文化应该就是那莫欠人风,只留两袖清风的官品文化吧!一身正气垂千古,官品文化写春秋。

    家族印象

    前面提到崔氏是一个大家族。为了进一步了解崔林涛主任,我就必须要先了解他的家族。

    崔姓,据《百家姓考略》等书记载,齐国齐丁公之子季子以崔地为领地,其后人遂以崔为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姓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齐丁公是吕尚的儿子,是齐国的第二代君主。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弟弟叔乙(即乙得公),而自己则在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十七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促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

    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姓列为一大姓。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此外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逝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氏对中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人才辈出,史不绝书。

    书法家崔瑗,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南北朝时期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流域(今山东武城西)人。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崔护的《人面桃花》更是广为传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姓曾任宰相二十七人,地位显赫一时。

    其后,北宋有画家崔白,擅画花竹、禽鸟;还有经学家崔子方。元朝有书画家崔颜辉;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画家崔子忠。清代有学者崔述,近代有经学家崔适。

    现代又多了一个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市市长、市委书记的崔林涛。相当于过去的知府,离宰相也快不远了。

    谈话印象

    2010年3月30日下午3点钟左右,我在陕西省人大省委办公楼十八楼见到了崔主任。

    他的模样看上去比相片上要胖一些。一番简单的介绍,几句朴实的语言,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一种慈祥与和蔼的味道。

    还是那身朴素的黑休闲外套,和那条方卡子腰带。食指和中指间还夹了一只香烟,慢慢地弹奏一种失落与幽郁。

    他的办公室也很简单。身后那一圈的书架,陪伴着他与那颗忧郁的心。

    我与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网DTV副主任、《陕西房产》总编缉王彬同行。王彬与崔主任谈起了以前的几个做这行的朋友,谈话中崔主任眼中的光芒又多了一些自豪。

    从聊天儿中我知道,崔林涛的特长是工业方面的知识。科研工作也走进他的生活。另个今年的四月三号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他和潘连生还有一次摄影作品展。我还听说,崔林涛还把自己毕生的工作素材进行整理,希望以后有机会得以出版。他希望他一生的经验和一点点感悟能给后来新秀以启迪和借鉴。

    崔林涛没什么架子,很平实。我还有站在他的面前跟他比个子。即使不比也知道他比我高。我只是近距离的看一眼崔主任。他也问及过我的家乡东北,他也曾去过老家的长白山,还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老家长白山的一角。我很是感动,更是庆幸。第一次这样去接受官爱民那种恩泽的洗礼,第一次感受到与民同忧同乐的快感。一起分享,一起感受,一起沉默……

    当我问及他的父辈以及上几代的家族史时,他很诚恳的告诉我两个字:“农民。”

    “农民”二字,从崔主任的嘴里说出,是那么轻松而简单。足见他对名利、虚荣的光顾几乎是没有的。这大概就是他一生为官的准则吧!

    他是农民的儿子,是百姓的仆人,是默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老黄牛。耕犁千亩食千箱,甘为众生映娇阳。

    中广网2004年03月08日《代表专访:立法要贴近老百姓——访陕西人大副主任崔林涛》中说:“崔林涛曾担任过西安市市委书记和市长,说起陕西省的地方立法工作如数家珍。他说:在地方立法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立法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立法的成败得失。做到民主、公开。在具体工作上,要做到体现人文关怀,解决实际问题。”真是:官清并非为王侯,造福众民自风流。

    崔林涛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刚参加完北京“两会”,在他的言谈中,还在时不时的讲述着两会的精神。

    我有幸和崔主任面对面而坐,更有幸参观了他的书柜和那一床一案一卫的小休息室。更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一种铁骨钢魂的理念。

    随手拿起那副金框眼睛,只听他讲道:“我眼睛花了,有三百多度,但每天还坚持看书、工作……”

    他年已古稀还做科研工作,偶尔还去学些摄影,来记录下这个民族瞬时的影像。

    他的身体健朗,只是血糖有些偏高。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他那双眸子。可探眸中之水,谁解他之眉愁?他那朦胧而神韵的眼神依旧那样凝望着……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