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1人捐献多器官传递爱心 捐献人数全国居首
51人捐献多器官 捐献人数全国居首
作者: 鲍文娟
■深圳红十字会周末举行活动宣传器官捐献
■已有7000多名市民递交捐献器官志愿书
■深圳器官捐献发展模式已在全省获得推广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会日,昨日深圳市红十字会为期两天的“传递爱心,延续生命”义演义卖活动闭幕,该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器官捐献。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丽珍介绍,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已经接收了375例角膜捐献,还有51人捐献了多器官,该数量均在内地城市中居于首位。目前,深圳器官捐献发展模式已经在全省获得推广。文/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林瑜
深圳模式:
建立信息平台 器官移植信息排位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市红十字会已接收了375例角膜捐献,762名眼病患者因此摆脱疾病困扰,还有51人捐献了多器官,有28位爱心人士捐献了遗体,共有400多位爱心人士捐献器官。
赵丽珍表示,自2003年《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器官捐献已逐渐被市民所接受,已有7000多名市民向市红十字会递交了捐献器官的志愿书。
在昨日结束的义卖活动中,有25家企业捐赠了手机、手提电脑、珠宝等产品进行义卖,义卖款将用于支持深圳市的器官捐献事业。赵丽珍表示,“去年一年深圳器官捐献成功20例,其中多器官就涉及到7例,而仅4月就有3例。”
4月20日启动的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很大程度上是复制了深圳器官捐献的运作模式,但省建立的平台录入信息更广,建录入全省14家医院的信息,这意味着更多患者会受益。
赵丽珍表示,“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对于医患双方均能处于公立的地位,建立信息平台对器官移植信息进行排位,而非医生说给谁就给谁。”
深圳探索的另外一个经验,就是成立专门的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其职责包括将向市民普及器官捐献知识、进行临终关怀服务、帮扶贫困的捐献者家属等公益性活动。
此外,与卫生部门加大互动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发现,并不是很多人不愿意捐,而是不知道怎么捐。所以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配合。”
存在问题:
问题一:大医院器官捐献反而少
赵丽珍表示,现在的捐赠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关外的医院,而大医院的器官捐献比较少。赵丽珍说,“更多的资源在大医院,这更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的配合。”
问题二:事故没处理完 办不了捐献
“交通事故是最有用的器官来源。但是曾经碰到这样的事,家属要捐献器官,但是交警部门说事故还没有处理完,不能办,这样黄金时间就没了,建议以后这样的事能够特事特办。”
问题三:器官捐献知识未普及
器官捐献的科普知识宣传也非常迫切。据介绍,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但是一些家属对于这些知识不太了解,有的患者已经过世了20多个小时,才打电话过来询问,这非常遗憾。”赵丽珍表示,“何种疾病不可以捐献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将继续加强。”
如何申请器官捐献
市民如需要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可以有四种索取方式:
一是致电市红十字会82252540。
二是登录市红十字会网站下载志愿书,填写完毕后传真或邮寄回市红十字会。
三是市红十字会在各医院和车管所大厅均摆放了器官捐献资料台,供市民索取。
四是直接到位于罗湖区人民北路2210号的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索取。如果身患重疾的市民,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者可主动上门办理有关志愿书填写和回收工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