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佛山志愿者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 “旱涝”两分明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不对分明信息供需 2010-05-26 09:21:11
当“爱如潮水”变成“爱如洪水”  佛山志愿者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志愿者资源分布不均现象突出  专家建议搭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对接平台  核心提示记者昨天调查发现,由于志愿者和...

    当“爱如潮水”变成“爱如洪水”

  佛山志愿者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志愿者资源分布不均现象突出

  专家建议搭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对接平台

  核心提示

记者昨天调查发现,由于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志愿服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些福利院志愿者“爆棚”,而一些偏僻的福利院对志愿者望眼欲穿却始终见不着志愿者踪影。如何才能避免志愿者的爱心从“爱如潮水”变成“爱如洪水”?如何有效地对志愿者资源进行分配?针对上述问题,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昨天表示,他们已经制定出有效对策。

策划/林朝晖、翁晓鹏 文/记者肖欢欢

从5月4日开始,本报陆续报道了佛山部分福利院志愿者扎堆,每天有多批志愿者前来服务,部分老人一天“被服务”几次,有些吃不消(见下图)。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也引起团中央、团省委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媒体相继进行了跟踪报道。前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还以《一天被“爱”5次的尴尬》为题,针对本报报道进行了专题报道。面对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如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如何让志愿服务变得更高效周到,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现状:

  志愿者仅覆盖三层社区

统计显示,如今佛山市老年人已占人口的13.9%,有5万名“空巢老人”无人照顾。

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肖欣昨天表示,尽管目前已经建立起100多个爱心社区,但由于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大、种类多,志愿服务仍显不足。目前,青年志愿者只覆盖全市1/3的社区。

目前,全市镇(街)一级的敬老院和福利院,都已经有志愿者队伍覆盖,定期提供志愿服务。现在志愿者服务覆盖不到的地区,恰恰是全市那些比较偏远的镇(街)和农村地区。这些地方只能实现项目覆盖,也就是说一个月或者半年去一次,而没有志愿者组织覆盖,缺乏长期、稳定的志愿者服务。这也正是佛山志愿者服务扩面工作的难题所在。实际上,这种现状受制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像高明一些偏远地方的福利院,当地志愿者资源匮乏。下去一次很不容易,时间安排、交通成本等志愿者们都得考虑,做志愿服务本来就是要在服务对象和服务者之间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时间和方式。”

“福利院每天才来5批其实是少了,而不是多了。问题出在如何把志愿者调度好、分配好。”佛山团市委负责人昨天说。

  调查:

  志愿服务“旱涝”两分明

一边是市区福利院志愿者“爆棚”,爱心“过剩”;另一边却是很多偏僻的福利院“门前冷落鞍马稀”,对志愿者翘首以盼。这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现象在佛山并不少见。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禅城区榴苑路的石湾敬老院看到,敬老院内十分冷清,几名老人在敬老院门口安静地坐着。如果不是偶尔有鸟儿的鸣叫,院子里没有一丝生气。敬老院办公室的周美平女士告诉记者,平时有一支志愿者队伍到这里做志愿服务,大约一个月来一次。她说,志愿者来得比较少,可能因为敬老院比较偏僻,并且也只是镇(街)一级的,不是很引人关注。

而高明区由于地势偏僻,更是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的“盲区”。上午时分,位于高明区杜鹃路的杨梅敬老院内,几名老人在屋内睡觉。敬老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福利院位置偏僻,并且高明本身也没有什么高校,所以来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很少。

  权威视点:

  服务双方缺乏对接平台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总干事庄爱玲曾经参与过500多个公益项目,而且曾经培训过志愿者。她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当前部分福利院爱心“过剩”,不是说志愿者太多了,而是志愿服务供求关系不平衡。

虽然志愿服务内容很多,但志愿者却经常找不到志愿服务需求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很多老人和残疾人需要大量的志愿服务,可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志愿服务提供者和机构,供求双方中间没有平台来对接。

志愿者如何才能让服务对象满意,避免出现尴尬?庄爱玲表示,原则上人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是要想做一个有效的志愿者,需要做很多准备,尤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以到福利院服务老人来说,服务老人看上去是很简单的事情,你就陪他去聊聊天,陪他去散散步,事实上里面有很多专业的东西,比如怎么去跟老人聊天,去之前首先要了解养老院的基本情况。

而要为某一个特殊老人服务的时候,还要了解这个老人的基本信息。

  解决之道:

  供需双方信息“无缝对接”

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负责人昨天表示,佛山现在的志愿者其实是少了,而不是多了,按照“创文”要求,佛山的志愿者要达到人口的10%,也就是说要有50万人,现在的20多万远远不够。

如何避免有志愿服务需求的人找不到志愿者、志愿者找不到服务地方的尴尬局面?当前,佛山已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肖欣表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缺乏一个信息发布机制。

一是志愿服务接受机构与注册志愿者团队之间的“通道”。通过志愿者服务社区化,福利院、敬老院等有志愿服务需求时,可以第一时间向对口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反映。如果这个团队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福利院等可以向区、市一级志愿者管理机构求助。

二是打通志愿者内部之间的“通道”。通过市、区志愿者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同一类型、同一服务内容志愿者队伍之间的联系,避免重复干活和服务对象被重复服务。

三是打通注册志愿者和临时想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之间的“通道”。

  他山之石:

  深圳义工按需提供服务

本报讯 (记者王纳)深圳由于毗邻香港,其义工发展比较成熟,在广东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深圳义工联负责人李丹表示,深圳义工一直采取按需服务的原则,依托各级义工组织,分级管理,力求合理安排服务资源。

  国外经验:

  服务对象可拒绝“被服务”

据了解,国外老年福利院里老年人的房间是不让志愿者进去的,志愿者是在公共的空间里提供志愿服务的,而且志愿服务的需求者可以拒绝“被服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