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 心脏病人应开运动处方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老年人病人心脏 2010-05-25 15:59:23
近日,北京香山顶部香炉峰附近,发现一位晨练中死亡的老人。据了解,老人患有高血压和脑血栓病史,初步判断老人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导致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 新闻缘起


  近日,北京香山顶部香炉峰附近,发现一位晨练中死亡的老人。据了解,老人患有高血压和脑血栓病史,初步判断老人可能是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导致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天气转暖,晨练的人多了。但有专家提醒,换季时节,气温变化大,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晨练时应提高警惕,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病情各有差异,运动能力各不相同,运动前应先找专科医生开“处方”。

   目前,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得了心脏病一概需要“静养”,有些想运动的心脏病人也十分担心“动出毛病”。其实,科学的锻炼可以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但心脏病患者进行锻炼一定要严格控制运动量,且要循序渐进,运动过量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有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他们锻炼,应该有专业医生开具运动处方。那什么是运动处方?为何要开这个呢?

  ——机理解读——

  病人运动为何要开处方

  “运动要讲科学,心脏病人的运动就更要讲科学,同样都是心脏病,因为心肌受损程度不同、治疗及时与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等诸多差别,病人的运动能力会不同,所以运动前要先找专科医生开‘处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十二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透露,医生会依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心肺和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史及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医生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宜的运动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的方法。因此,运动处方是个体化治疗,为“单人单方”。

  “运动处方和医学处方一样,要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疾病或创伤都要有针对性所以处方各异。开一次运动处方一般有效期为3—5个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也可延长或缩短时间。”周玉杰教授解释说,运动处方系统包括:体质体能评测系统、有氧运动处方系统、肌力运动处方系统、塑身形体运动处方系统、中老年运动处方系统、慢性病康复运动处方系统等等。“这些目前还难以普及到广大群众中,有条件的可以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房或医院养生康复等部门咨询。特别是中老年和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安全,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周玉杰教授说。

 ——四大提醒——

  锻炼宜晚不宜早

  “闻鸡起舞”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健身习惯,但对于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来说,这个习惯却很容易引发危险。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在一天24小时中,每天上午6—9时常被人们称为“魔鬼时间”。

  目前, 对这种心脏病发作的“清晨高峰期”的原因尚不明确。据美国研究资料报道, 有以下两种推论:其一,上午正是动脉血压升高的时间, 这增加了粥样硬化斑断裂的可能性, 可促使形成血栓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 血小板凝集性增加。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损伤处形成血小板凝集物, 引起继发性缺血, 导致心脏病发作。其二,有人提出大多数心脏猝死病例是原发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这是由于早晨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 激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出现, 引起心脏猝死。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率与血压都比较平稳,更适合参加体育锻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十二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解释说,清晨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心率与血压的波动也比傍晚大得多,这对健康会构成威胁。

  能爬能跳心脏未必好 

  “关于运动,在患者中间还存在一个误区,即总觉得运动量越大,效果越好。”周玉杰教授表示,心脏病患者运动必须适量,绝不要逞强,否则事倍功半,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周玉杰教授介绍,他曾遇到过几个打网球猝死的心脏病患者。这些患者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患病后积极运动,但他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发生了意外。可见,患者运动量太大,很可能是在逞强,未必就是心脏好、体力强的表现。

  “心脏病患者在运动时及之后,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说明是运动量、强度过大。”周玉杰教授强调指出。

  判断运动量的标志包括: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运动中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出现下降。判断运动强度过大的标志有: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大汗、面色苍白;不能坚持运动;心悸。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次/分钟为宜。

    走路是最佳选择 

  心脏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选择患者本人喜欢的运动,而且能长期坚持;最好是有氧运动,即下肢和上臂大肌肉群的运动,如步行、慢跑等;至少能持续10分钟或更长时间,而不会感到不适;对心脏来说是安全且确实有益的。

  “按照上述要求,步行是心脏病患者最好的运动方式。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可随时调整速度,也不需要什么成本,几乎人人都适合。”周玉杰教授介绍说,无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每天走8000—10000步,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对于心脏病患者,进行锻炼时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并注意循序渐进。一般在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会测定康复者的靶心率,平时运动时如果能戴上脉搏仪,就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运动量是否合适。运动后如果感到轻快,食欲、睡眠较好,表示运动量适宜。如果运动后出现头晕、胸闷,心跳不适、气紧、明显疲劳、睡眠不佳,说明运动量过大。

  周玉杰教授认为,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宜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致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气功、打太极拳等,这样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

  锻炼全身忌局部

  周玉杰教授强调,很多心脏病人在锻炼的时候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全身性的锻炼影响身体,所以进行局部的锻炼,其实心脏病人不宜局部锻炼更不宜进行竞技运动。

  一些心脏病人在做全身性活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动时,尽管没有全身性活动量大,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这是由于机体供血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血压变化导致的。全身性肌肉活动时,血压在运动开始后有轻微的升高,随着全身性肌肉血管舒张而恢复至正常水平。这样的活动既没有加重心脏负担,又达到了锻炼目的。局部肌肉活动(如上肢或下肢的运动)时,活动部位的肌肉血管舒张,大部分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显著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在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本来就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脏病。

  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人进行局部肌肉活动时必须得到医生的批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