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减排过程有反复 减排要注重非气候政策协调性

参加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专家热议减排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减排协调性气候 2010-05-11 09:37:26
国务院在其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称,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上升3.2%。而截至2009年年末,“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38%

  本报记者 钱炜

  5月5日,国务院在其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称,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上升3.2%。而截至2009年年末,“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38%,与原定“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尚有明显差距。

  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政府于哥本哈根会议前提出的“到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就成了5月7日至9日参加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的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减排过程有反复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有些地区为了刺激经济,对淘汰落后产能就不是很重视了,所以减排过程会有一些反复。”对于能耗指标的反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这样解释。

  “中国减排目标实现起来相当困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则指出,“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程度没有那么快,另一方面就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快,比方说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以汽车、房地产为基础,这些都是高耗能的产业。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切实找到一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子,才能实现减排目标。”

  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则相对乐观。他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测算,如果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5%,对应的便是“十二五”期间单位能耗下降18%,“十三五”期间是16%,如果按40%来算,能耗的指标还要更低。“虽然即使将目标定位40%的目标,实现起来也有难度。不过我们常说,捡那些掉在地上的苹果是没有成就感的,只有从树上够下来的苹果吃着才更甜。因此,我主张制定更高的目标,这样才能克服惰性,更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业可减少30%化肥使用量

  “我们现在都是把化肥‘哗’地大把撒出去,这样上镜头确实好看,但却太浪费,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当记者向中国农科院农业发展与可持续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林而达问起农业该如何减排问题时,他首先做了个施肥的动作。

  会上,新西兰贸易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部部长格雷泽指出,农业生产的排放占全球排放的14%。对此,林而达表示,根据不同的计算,这一比例最高达17%。他指出,农业减排主要在于3个手段:首先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变以前粗放式的耕种模式,采用测土、测根等精细施肥的方法,“根据有关方面计算,我们应该可以减少30%的化肥使用量”,其次是大力发展沼气,三是提高牛羊等家畜饲料的使用效率。

  他还补充说,农业只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且国家去年又出台了“2009年—2020年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减排是有一定困难的。此外,我国农业的客观情况是小农经济,推广科学施肥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样做必然会增加农民的人力成本。除非是研发出便宜好用、易于推广的产品或技术,农业减排才可能有更明显的效果。

  减排要注重非气候政策的协调性

  “有些政策尽管跟气候变化无关,但对减缓至关重要,一定要强调非气候政策的协同性。”潘家华强调说。

  为证明这一观点,他以房价问题为例:“现在有的家庭买了很多套房子,这浪费了相当多能源、资源,增加了大量排放。而没有房子住的人,则没有条件减少能源消费和排放。还有城市规划的问题,中国的大拆大建是最大的浪费,因此城市规划尽管与减排不是直接相关,但却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手段。”

  同时他也指出,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说完全不搞水泥、钢铁这样的高耗能产业,而是要提高碳的生产力,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应注意到,发展低碳技术是要有成本的,建设低碳社会也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三五年内就能实现的,不能因短期内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就放弃,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本报北京5月9日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