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重庆“打黑”唤回26年感觉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重庆感觉 2009-10-13 18:42:14
  “打黑”和“严打”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顾名思义,“严打”的范围宽泛一些,不似黑恶势力,只要犯法也予严惩。对黑恶势力的打击肯定包括在“严打”行列。因此,偶尔把它俩搅在一起饶舌,虽牵强,但可

  “打黑”和“严打”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顾名思义,“严打”的范围宽泛一些,不似黑恶势力,只要犯法也予严惩。对黑恶势力的打击肯定包括在“严打”行列。因此,偶尔把它俩搅在一起饶舌,虽牵强,但可附会。

  从社会治安角度讲,这几年,甚至几十年,笔者听得最多的莫过于“严打”一词了,几乎每年都要从左耳进,右耳出,但大多数时候是右耳进,左耳一阵风,好像雁过无痕,卷不起一点沙尘。所以公安部门连年在部署,岁岁在“严打”,也取得了成效,但总是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认可尺度,私下还免不了调侃和“不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原来现在的人除80后、90后知晓的少些外,大多记得26年前的1983年“严打”。套用宋丹丹的台词,“那是相当的震撼!”犯法必究,除恶手硬。这年用重典的背景是全国治安形势相当严峻,好几个大城市当街强奸妇女,路人围观。这是什么世道,这还了得。中央严密部署,全国张网严打违法犯罪分子,该捉的捉,该判的判,该杀的杀。犯罪分子的气焰在这一年被严下去、打下去了,各单位秩序井然,社会安宁,成果蔓延福及以后很多年。

  社会在发展,历史向前推。当然不能要求今天复制昨天,依葫芦粘贴肯定不妥。但那26年前的感觉:一个“严”字什么时候也不能丢,也丢不了。之所以老百姓对某些年代的“严打”不看好,就因为他们有基本的判断。那些摆在面上的很多治安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有一段时期,无论重庆主城,还是其他区县,只要在餐厅、在歌厅、在车上、在牌桌上、在大街上,双方一有争端,一方就拖出手机指着对方:“你等到”!等什么?他喊人,喊一批社会上的人带刀揣枪,或撵得鸡飞狗跳或打得头破血流。没报案吗?我看大多数事件报了案的,事件闹大了的也喊人到派出所去问过材料的,有的还被罚过几千块钱。但一而再、再而三,另两方起事端,这伙人又被“请”去“围点打援”了。久而久之,靠此揽财的团伙愈来愈多,以至于市民并不知道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是谁,但掰指头,数得出“大哥”、“二哥”何方人士。他们的违法犯罪逻辑非常清楚:一般不致人死地,万一坐监,就用金钱开道,保外就医。一般在监狱里他们都突然患病,一“就”出来,酒照喝、牌照打、舞照跳。2000年前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仿佛是为他们创作的。你说危害百姓的摆在面上的治安治不了,还去大谈什么“严打”成果,又能入多少人的耳?

  这次,重庆“打黑”之所以让人重提执法机关当年勇,是因为除秉承了“严”字外,还根据新背景、新形势,找准了突破口,打击的是老百姓极为关心又很久未能痛打的“恶眼”。诗有诗眼,黑恶势力也有“恶眼”——骨干和“保护伞”。试想:在派出所没人敢替他挡架了,或避重就轻做假材料了;一旦入狱,保外就医靠纸币代处方的路死了。后路断了,不信他不怕。《水浒传》里的毛贼平时何等歪恶,一遇上梁山好汉,仍然跪地求饶:“爷爷饶命”。

  近几个月,市民多有议论:没听说谁带一伙人把谁打了、砍了,偏远的区县也一样。这“感觉”真好,是今天的,不是26年前才有的。让我们记住1983年的同时记住2009年。(话不投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