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弘成智慧考试“黑科技”严防“替考”套路

2021-01-19 17:09:14    来源:壹点网

六旬老汉替考二十来岁小伙,女性替考男性,25元替考一科,一天最多能替考6门……这些听起来像是网络段子的场景,竟然真的出现在了近日某学校的考试中。

“替考风波”的背后

如此明目张胆的“替考”除了让人唏嘘,更让人好奇——“枪手们”是如何躲过层层检查进入考场的,难道真的开了外挂?

考试的监考和巡考环节,往往是学校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部分之一。从考生进入考场的人证核查、到考试前身份确认,再到考试过程中的巡考抽检,不要说女性替考男性,本人和身份证稍有差别,都不可能“顺利”进行考试。

既然监考、巡考的流程滴水不漏,那纰漏出在了哪里?

01.webp.jpg

视频截图

从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出,考生在进入考试教学楼时,考务人员只是简单地看了下考试证件就放行了,并没有严格对“三证”进行核查。而就在考试前一天,有人曾公开针对这场考试招聘替考“枪手”,男女不限,并且“明码标价”考一科25元,甚至声称:监考和巡考老师都是自己人!

虽然“替考”不是新鲜事,但是如此“大胆”,还是“惊呆了”学校派去监督考试工作的老师们。目前校方正在严肃调查此事。

考试工作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实,不仅普通考试,就连高考都承受着“替考”的痛。

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陕西、河南等5地已发生了至少9起高考替考事件,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一起。其中河南在2007年、2012年、2014年三次被曝光,成为重灾区。

作为严把教育“出口关”的重要环节,考试工作不仅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更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关于严肃考风、考纪的规章制度一出再出。然而替考、作弊……依然是考试工作的软肋。

2020年顶着“新冠疫情”的压力,1071万考生,走进了7000余个考点、40万个考场,参加高考。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面对高考作弊手段日益高科技化的状况,今年,教育部强化了高考标准化考点建设,实施考生身份识别、考试过程视频监控,并运用无线电作弊防控、网上巡查等技术手段,以高科技手段反制高科技作弊。

“黑科技”严防“替考”套路

为了严防替考,许多省市开始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验证考生身份。从刷身份证到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甚至有指静脉验证。各种“黑科技”纷纷进入考场,开考前的身份验证如同科幻电影的开场。遏制替考,维护考试公平、净化考试风气、保证考试质量,科技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1月,许多学校的“开年第一考”中就多了许多监考和巡考的“黑科技”。

某高校在刚刚结束的课程考试中,仅仅使用一款小程序,就顺利完成了全国十余个考点、上千人次考试的监考和巡考工作。该校领导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推广巡考小程序的使用。

而这款巡考小程序受到院校青睐的原因是够“轻”、够“严”。传统线下考试的监考和巡考,需要学校提前调配大量教师分散到各个考点;有了巡考小程序,考试现场仅需一名监考人员拿起手机对准考生“刷脸”,几秒钟就可完成身份确认,且准确率很高。上千人参加的考试,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全部考生身份识别、位置验证等工作。

003.png

考生身份验证功能和智能统计考场数据功能

AI识别、GPS定位、签到数据实时同步,巡考小程序这些替代了人力的功能,丝毫不讲“情面”,不仅粉碎了“替考”的套路,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效率。

据负责巡考小程序的甄老师介绍,这款小程序是弘成OIS考场巡检系统的“轻量”移动版。虽然“轻”,但是浓缩了系统所有“精华”功能,甚至在使用体验感上,更出色。

OIS考场巡检系统是弘成慧考产品的核心产品之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除了可以实现考生身份秒速验证,还具有巡考监考工作监管、考试签到统计分析等功能。

该高校的本次考试已是使用OIS考场巡检系统完成监考和巡考工作的第三次考试了。而系统根据到场考生数据,帮助学校智能统计每个考场缺考人数、缺考考生姓名、准考证号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为学校考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帮助和便捷,增强了考试的“透明度”。

考生、监考、巡考情况一目了然

目前,弘成OIS考场巡检系统已有30余家院校使用,其中包括国家开放大学汽车学院、南京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纸化考场、智能阅卷、AI监考都已不再纸上谈兵,然而科技与考试的结合,并不是为了让传统考试成为信息化考试,而是为了维护“考试”本身的意义,是为了让每一张学历和文凭拥有其该有的含金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沃尔沃售后怎么样?六大服务承诺解决车主养车烦恼
下一篇:区块链界的“微信+金色财经”,Moom World从媒体到社交的战略布局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