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古董”来之不易,除了人们生活上需要的老物件以外,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宋运辉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进入金州化工成为一线工人,再到担任东海化工厂的厂长、推动化工厂与国际顶尖企业展开合作。在这期间,宋运辉也从最早出国考察自费购买计算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到在东海开始使用现代化PC辅助其日常工作,也体现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和国际接轨的过程。

而剧中宋运辉使用的那一台被保存十分完好的“高龄在职”的“大屁股”显示器和电脑主机则是剧组的一个意外发现,它是从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印刷行业大叔”那里借到的:“1991年,我花了两万八、还托了朋友、才从国外买到这套戴尔PC。那个年代两万八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三套PC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了。当时看到PC能打出汉字,还能排表格,觉得神奇极了!根本不敢想象,技术还有发展成今天这样的一天,PC还能这么轻薄、好用又强大!”就像大叔感慨的一样,90年代的PC仅能实现非常有限的功能,而30年后的今天,PC已经成了工作生活的标配,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相较于“一台电脑”,它更是我们工作中值得信赖的助手和伙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戴尔的商用终端更是搭载了智能调优软件Dell Optimizer,可实现快速登陆、智能音效等功能,是可以让职场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高效工作的“智能伴侣”。你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老物件“让你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微博话题 #90年代的我家vs现在的我家# 已上线,来分享你眼中的变化。

90年代伊始,就像《大江大河2》中的剧情一样,在改革开放新经济体制下的新故事中,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年代像宋运辉一样的探索者们,怀揣着对先进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亦步亦趋的紧跟时代的步伐,去学习、去耕耘、去收获。电脑,也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慢慢走近千家万户,开始陪伴人们工作、学习、娱乐,为人们打开了连接世界的窗口和无限未来的可能。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仿佛是春雨后的竹笋一样,抽节拔高,一点点的将那些“不敢想”都一步一步的变成了现实,在这其中更不乏国际公司的身影。
从90年代至今,戴尔自进入中国以来,便在“东南沿海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成立总部生产基地;跟随国家“浦东开发”的号召,在上海成立全球采购中心并创建研发团队;紧跟“振兴东北”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大连设立全球服务中心,在成都建立现代化运营中心;率先利用蓉欧铁路开展对欧洲出口,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再到“在中国,为中国”戴尔中国4.0+战略的提出,戴尔在中国的每一个印记,都与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共振。目前,戴尔科技集团在中国已经拥有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到服务的全面本地化体系,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外资本地企业。
在中国,戴尔既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共同见证了中国发展的不凡之路。

过去,戴尔陪伴了无数个宋运辉,一起为了祖国的腾飞不断耕耘摸索。现在,戴尔科技集团也正在通过云、5G和AI等科技手段赋能各行各业,为当代的奋斗者们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和精彩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继续深化 “在中国,为中国” 4.0+战略、积极参与“新基建”,赋能我国数字经济建设,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和光同行,跌跌撞撞的摸索;和光同舞,奋不顾身的坎坷;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