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狐秀 > > 正文

解剖结论会颠覆新冠诊疗方案吗?对防控、治疗又有何意义?

2020-02-28 14:57:17    来源:环球时报

截至2月25日,全国已完成11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为什么要进行遗体解剖,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有哪些帮助,对防控、治疗又有何意义?

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团队完成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截至目前,刘良团队已完成9例。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病理研究所所长卞修武和上海瑞金医院团队,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遗体病理解剖。

为什么要进行遗体解剖?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前主任、教授丁彦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代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源于病理解剖,病理乃医学之本。尸检及活检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最终诊断”,是疑难和新发疾病诊断与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在SARS防控上,尸检结果就为确定病毒病因、明确病毒在患者体内分布情况和病理改变以及治疗和防控策略调整做出重要贡献。

在已完成的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中,刘良团队负责了9例,目前已有3例完成病理初步诊断。刘良表示,从目前病理结果来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黏液性分泌物,他认为这是临床治疗需要警惕的。2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也表示,据他掌握的资料看,新冠肺炎患者肺部表现和SARS患者不太一样,并不是严重纤维化,有一部分肺泡存在,炎症很厉害,有大量黏液。

解剖病理的公布有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完善,比如在通气上是否需要调整,因为部分病人痰不多,但很黏,会阻碍通气,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气道通畅。刘良教授也表示,在治疗上如果黏液成分没有化解,单纯用给氧方式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加重患者缺氧。

丁彦青表示,尸检还有助于分析播散途径。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组织和细胞内的分布,可了解病毒的确切感染部位、主要靶器官、组织及细胞,这是认识播散途径和靶器官的重要依据。比如,此前谈论较多的粪-口传播,也有可能得到更加明确的证实。

据此,丁彦青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不能仅仅依靠咽拭子,应综合考虑运用咽拭子、尿液、粪便或肛拭子,尤其要重视尿检。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期从尿液中检测出病毒,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尿检的可行性。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在接受《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尸体解剖结果能经过专家认证,并迅速共享到临床,意义非常重大。临床是经验性的东西,只有经过病理解剖,才能真正看到病情进展的结果和变化,到底病毒伤害到了人体的什么器官?器官衰竭到什么程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衰竭?都非常直观。另外,也能更清楚针对病人的治疗方法,不能这么治了,要那么治:如肺部的解剖,如果是痰栓,一定要吸出来,这时不能用呼吸机,对治疗来说,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变化。▲

本报记者 高 阳 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董长喜

相关热词搜索: 解剖

上一篇:绝对零度附近,离子和原子混合物首次“现形”,有望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预计今年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较常年明显偏早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