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 正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向呼伦贝尔阿伦山小学学生讲解生物多样性

2021-10-22 15:42:51    来源:科普时报

陈列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马门溪龙(化石骨骼)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它全长26米,光脖子就有13米,加上嘴巴较小,每次吃到嘴里的食物要经过好长时间才能到达胃。因此,它一天中有20个小时都是在不停吃东西,活着的时候体重超过60吨。

日前,北京自然博物馆科学研究部王建艳副研究员给前来参观的内蒙古呼伦贝尔阿伦山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科普课。“化石在形成和挖掘过程中会有一些遗失,眼前这个马门溪龙化石出土于我国四川省井研县,其真化石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说是恐龙化石中的精品。”

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的弟弟乔治是个恐龙迷,现实中,不少来北京自然博物馆观展的小朋友们也对“恐龙”情有独钟。透过一个个化石,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的场景。

“严格来讲,恐龙在今天还没有完全灭绝。”王建艳微笑解释:“恐龙的一个分支演化成了鸟类。鸟类是恒温动物,它有羽毛能够保持身体恒温,对环境的适应性就更为广泛。”为了让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王建艳带领大家走进了“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

王建艳首先给大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可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这是一幅生物进化树吗?”一位同学指着类似一颗树的示意图问,王建艳解释道:“这是五界分类系统示意图,即将生物分成了五大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五界分类系统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在1969年提出,是具有系统进化意义的分类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3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3个分支:原核生物最初级阶段、原生生物的单细胞、真核多细胞阶段,以及植物界、动物、真菌界。

接下来,王建艳以“生命的演化”为主线,结合展厅的标本,给同学们讲解了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一个物种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蕴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王建艳告诉大家,生命起源于海洋。最原始的原生动物是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海绵动物被认为是今天所有动物最直接的祖先。在茫茫大海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多孔海绵生物,叫“偕老同穴”。这个物种的名字与一种名为俪虾的小虾有关。小虾幼年时候常一雌一雄地躲到这种海绵的中央腔里,并在其内的海水里获得食物。待长大后,身体无法从海绵的孔隙里出去,便一直生活在海绵中央腔里,直到双双死去。“生同衾,死同穴”,便是“偕老同穴”这一浪漫的名字的由来,这也反映了生物之间的共同栖息现象。

各种各样的动物使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富有趣味。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善、文化艺术的创作、饲养动物的繁育、科学思想的启迪、医疗水平的提高等等,都离不开动物。然而,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迅速消失之中。近五十年来,世界人口猛增,消耗了地球上大约1/4-1/2的生物生产力,人类成为地球38亿年生命历史中史无前例的优势物种,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对大多数物种造成了持续的威胁,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就是生物物种的灭绝。

迄今为止,历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五次生命大灭绝,造成了大量物种的消失。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如今,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正常自然灭绝的速度快了100倍到1000倍。以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看,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或已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每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任何物种的灭绝将会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王建艳举例称,渡渡鸟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由于人类的捕杀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渡渡鸟从发现到消失,如“昙花一现”令人惋惜。它的灭绝之殇,值得引起人们对世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视。

在展览的尽头,有几个惊叹号造型的显示屏,密密麻麻记载了世界上的濒危物种,提醒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一只鸟的远行,一朵花的盛开,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生命的奥秘。每个人对生命的态度是生物多样性能否持续的关键。人类不是大地的主人,反省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位我们的角色,从尊重关怀所有生命开始。(史诗)

相关热词搜索: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呼伦贝尔 学生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突破技术壁垒 研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短流程高效制造技术
下一篇:小米召开首届企业服务峰会 向外界传达小米ToB业务发展状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